时间:2023/3/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文/水清清

辽宁省、阜新市、彰武县、丰田乡、四家房村、十里堡屯、中街,庞大的鸡形图上,鸿毛一羽,根本找不到它的存在,而那,是生我的故乡,母亲的现居地,过去的四天,在那摸爬滚打,给五间瓦房“窜瓦”,给四间厢房铺上彩钢瓦,很琐碎的日常为何要唠叨两句?母亲71岁了。

在录像里截个屏

大嫂子、二娘、包括几位叔伯哥哥们都是不解,这么大岁数了,一个人,为什么还要大兴土木?是的,五天前老妈让我从丹东往回返时,也颇多不解的,但,这四天的经历,一切释然。

三年前,69岁的父亲走了,实话实说,到现在,我和大哥也没有从内心里走出来,老妈呢?

父亲离开后,陪老妈在家呆的近两个月时间里,我和大哥不止一次问过老妈,是到县里大哥家住,还是和我来丹东,老妈说,“过了三年再说”(老家有守孝三年的传统),嗯,她老人家开始在家独居。

虽然三年里,我频繁的往老家跑,大哥几乎每星期回去一次,但,终究,老妈还是一个人在家独居的。

去年陪老妈溜达

第一年夏开始,厢房的后坡就开始漏雨;第二年,前坡也开始漏了;去年,罕见的龙卷风虽然只是擦边而过,但,厢房之外,五间瓦房也大面积漏雨(为了安全,大哥把老妈接县里去了),雨过天晴回到老家后,老妈就曾唠叨过,还有一年……

老家有个传统,但凡家里有老人过世,家里是不许大修土木的,所以,一向好强的母亲,眼见着厢房和正房年年漏雨,甚至椽子都烂了,但,她还是忍住了,三年没有“窜瓦”、修房。

连雨季要来了,于是,四天前老妈给我打电话,“得把窜了,可妈浑身没劲儿,你哥还没时间,你和你媳妇回来帮妈照看一眼吧”,嗯,如文初,心里很拧巴的回家了。

房子需要修吗?得修,不修,漏雨,成物不可损坏,更何况是老宅呢?

房子不需要修吗?也不需要,老妈一个人儿,可以在大哥和我这儿轮番呆着,颐养天年了。

可终究,老妈还是坚持要“窜瓦、修房”,至于原因?

(一),这是你爸在你出生时,“刻”的喜字儿。

厢房后坡漏雨的地儿,需要用椽子和木板重铺,废弃的土和木料捅到屋里需要清理,我就打开厢房的木门去收拾,老妈跟在后面指着门上方中间刻的一个喜字儿说,“你出生后18天就过年,虽然在祖辈里你很不讨喜(有大哥后,都盼着老妈生个女娃,结果我来了),你爸还是在门上给你刻了个喜字儿”,眼睛一涩,而厢房里面,堆积着大量不用的耕地老物件儿,我望见它们,眼前浮现的也是父亲的身影。

(二),你爸要是看活着,多好。

正房的瓦、厢房的彩钢瓦都完工后,我收拾院子时,老妈坐在凳子上看看正房,又看看厢房,像是喃喃自语,也像是对我唠叨,你爸要是活着,躺在摇椅上能看看,多好!我的泪,如涌泉。

(三),不能让你哥俩没个落脚地儿。

今天早上,临走时,老妈在院里说,“这回下雨不担心了,这房子,肯定不漏雨了;房顶漏雨不好,漏雨就是漏风水、漏财”,我应承着,“嗯”;“再有,妈活着,得给你哥俩留个落脚地儿,不能给你爸上坟时,没个家啊!”我再也不敢回头多看老妈一眼……

71岁的老妈,本该安享晚年的岁月,为什么“等了三年”,还是要窜瓦、修房?到这一刻我才明白,真正放不下父亲的,是一起陪她走过42年风雨的老妈;驻足在庭院,眼望东南(父亲的墓地),心中默念,“爸,家里一切都挺好,有时间就回来看看,哪怕是在梦里……”

年6月8日

次子:开宇(记)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376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